Thursday, August 11, 2016

《社論》正義轉型 落實分級醫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 蔣小兒科診所  蔣院長世中醫師

在五二○中央健康保險署新舊署長交接儀式,新任署長李伯璋表示,在短期計畫方面,未來將「溝通、落實分級醫療,減少城鄉醫療差距,改善醫療人員超時的工作負擔」。另外,也將檢討醫療服務審查制度,解決核刪具名等爭議。對於藥價制度,李伯璋署長認為,目前一味壓低藥價,可能危害醫療品質,非長遠之道,未來會尊重市場合理利潤機制,在訪價、議價多下點功夫,做好藥價訂價、價格調整把關工作,對民眾、促進國內生技製藥發展都很有幫助。中期計畫,希望「減少不必要醫療浪費」、「提升用藥品質與醫材品質」,並「務實紮根,推動器官捐贈」,李署長一上任即確中健保政策要害。
健保二十年所有的醫療亂象根源,其實都是源自於健保政策實施上,其中尤以對醫學中心和小醫院的給付不公,讓大醫院的持續兼併吞噬,造成整個台灣中小醫院倒閉,或被大醫院接管八成以上,在臺灣醫療有兩個世界,財團大醫院和醫學中心為了追求經濟規模,必然設立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,臺北市一個捷運系統近十家醫學中心,其他各地方大醫院系統則不斷兼併小醫院,以削價流血競爭商業手法取得優勢,形成劫貧濟富的不公義現象,台灣的醫療現在已多數把持在少數財團醫院手中,當醫療完全商業化,我們還希望台灣健康及醫療未來不被少數財團聯合壟斷嗎?這將對國家醫療體系總體風險最大化。
因為醫療商業財團化及大型化,這過程引發一系列醫療副作用,含門診擁塞、急診醫療暴力增加、醫療過勞及致醫糾頻繁、醫師及護理人員荒、醫事人員的薪資不對等、健保署為防弊抽審核刪放大、及偏鄉醫療崩毀等最為嚴重,並造成社會動盪。李署長剛上任時就一針見血提倡「分級醫療」這是國家最重要的醫療議題之一,為了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,及血汗醫護等問題,健保署提出將落實分級醫療制度,規畫將提升大醫院急重症的給付標準,要落實讓大醫院專門以收治急重症患者為主,嚴重的癌症、腦部手術,才由大醫院處理,改善過去各大醫院為了搶食健保總額大餅,不斷衝門診量看小病及三高等慢性病忽略急重症,造成血汗醫護情況更嚴重;中小型醫療院所對於一般感冒等輕症及三高等慢性病,例如盲腸炎,由中小型醫院負責,醫療分級及分流對全民及國家發展會較健全;台灣醫療未來究竟是少數醫療財團全面獲勝兼併所有國家的醫療,還是各個基層小醫院能保有一線生機,讓醫療體系完整而普及,就看李署長對上任時的理想落實度了,當然人民選擇新政府,就是需要有改變制度能力,及解決問題能力的人,除拭目以待新政外,我們也要一起監督健保署,不要經不起財團誘惑,又再度犧牲全民利益,讓政策消失或讓髮夾彎彎掉了。

   台灣新生報 

今天亞大醫院設立,明天基層診所墳場!


/ 蔣小兒科診所  蔣院長世中醫師
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81日開幕,提供480個病床數,為霧峰、大里、太平及烏日等區居民提供急重症醫療照顧服務。但亞大醫院門診掛號費(50)卻比基層診所(100150)還便宜,且派交通車巡迴鄉間載送病人,不免有削價競爭之嫌,嚴重破壞分級醫療的精神。中彰投基層醫師為此於亞大醫院悲情訴求。

類似的情形屢屢出現在台灣各地,分級醫療宛如天方夜譚,新政府首先應該落實健保法第43條,未經轉診其部分負擔比率,於地區醫院、區域醫院、醫學中心分別為30%40%50%。讓民眾小病到診所,大病才轉診到各級醫院。才不會像現在大醫院擠爆,而小醫院診所關門,付出的代價是犧牲了大醫院的診療品質,也犧牲了社區民眾就醫的可近性。

其次,對於醫院的設立,應依各地區醫療資源現況,重新檢討訂定合理的評估指標。例如:地區性的醫護比、床位數、診所數…等,都應列入新設醫院的評估指標;對於醫院另設立門診部或分院,更需要將當地區醫療資源分配情形納入檢討,因為台灣幅員小,例如台北市與新北市民眾,跨縣市就醫情形普遍,這些都必須一併考量。至於法人依法得設立一家診所的情形,與醫院設立門診部之性質相同,屬於醫院的擴充,應依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規定辦理,請領「醫院」之開業執照(推動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3),歸屬健保醫院總額。

若新政府無法實施相關配套措施來落實分級醫療,建議乾脆取消分級醫療中的基層醫療院所層級,直接將各地區基層診所收編,成立財團法人醫院聯合門診中心,或財財團法人附設診所(超大型聯合診所),以符台灣目前財團法人醫院「一網打盡」流刺網招攬病人,造成基層院所萎縮倒閉的醫療實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