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April 10, 2016

自由廣場》新藥新希望?新崩壞?(陳宗獻)

自由廣場》新藥新希望?新崩壞?

2016-04-11 06:00

◎ 陳宗獻





近年來C肝口服治劑、癌症免疫治劑為病人(包含各種型態的未期癌症)帶來新希望,但這些專利新藥訂價極高,一次份藥台幣數萬元,一個療程動輒百萬以上。預計到二○一八年全球總藥品支出「淨增加」逼近四二兆台幣,五年內全球總藥費將跳升三成。


二十年來全球疾病負擔,傳染病比率下降,慢性病及癌症增加,各國政府面對人口老化早已招架不住,而等著進入市場的新藥正如雨後春筍。未來幾年內,癌症治療如乳癌、血液腫瘤,尤其肺癌和黑色素瘤,將被昂貴的免疫製劑加標靶製劑取而代之。


治療的新希望和付不起的藥價,就像狄更斯《雙城記》開頭的第一段話:「那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… 是充滿希望的春天,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… 」。新藥帶來新希望,可能也正預告健保體系的新崩壞。


所謂「癌症慢性病化」能否保證「有品質的生命延長」?尚不可知。新藥宣示的「未來人類平均壽命大幅延長」, 可能是鏡花水月。因為癌症族群隨人口老化而變大, 癌症死亡經過初期下降,總量終將回升。


天價新藥海嘯在台灣,幾年內C型肝炎加癌症治療新藥,可能花掉全部健保半數預算,導致其他醫療服務的癱瘓。呼籲新政府:


「引進新藥新科技」是政府「有作為」的假議題,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健保有能力無條件引進新藥新科技,堅持分配正義和控制策略(國外已有許多策略報告),才是真重點。


釐清國家健康照護的目標:是要提供有品質的平均餘命?減少「失能」?或延長癌末生命?確定原則,才能跳脫民粹,對琳琅滿目的新藥有所取捨,據以逐年編列預算。


新藥療效與副作用,往往須經一段時日才顯現問題,台灣健保自毋庸替大藥廠股價吹號角,也不必搶當世界新藥的急先鋒


低 成本的和昂貴的醫療一樣重要:根據IHME報告,台灣二○一三年因為各種傷病造成的暫時或長期失能,每十萬人二四九○○年,其中下背痛頸痛佔九%,等於肝 癌、大腸結腸癌加肺癌造成失能的總和(全部癌症占十六%)。如果我們應付癌症,耗用一半以上資源,剩下的餘力怎麼照顧其餘八十四%的失能損失? (作者為醫師公會全聯會基層醫療委員會召集人,藥物共同擬訂會議代表)